为进一步发挥厦门大学在推动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厦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2025年7月3日下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大思政课”(思政发展共同体)建设签约授牌仪式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主题大中小思政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302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副院长原宗丽,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副主任许弘智、肖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副主任黄佳佳;厦门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谢慧,纪委书记林其明,初中思政科教研组长陈小琼,高中思政科教研组长郭晓静;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刘玉斌,思明区名师发展工作室主持人张晨曦等出席活动。建设签约授牌仪式由厦门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谢慧主持。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各校的教师代表。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基础。石红梅在致辞环节强调,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多方协同联动,进一步形成育人合力。她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同中小学校的紧密合作,共同进步、见证中国的发展。

随后,来自三所院校的代表共同签订了“大思政课”建设协议书,并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实训基地”揭牌。


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聘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盈副教授为“大思政课”校外思政辅导员。



签约仪式后,来自三所院校的教师代表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会。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张晨曦立足于故事浸润、破除学段壁垒等维度开展教学展示,分享了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建设中的探索与成果;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陈小琼深入探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紧密联系;厦门外国语学校郭晓静老师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课程设计如何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行了经验分享;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弘智则围绕学科联动进行了教学展示。与会老师们还就如何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原宗丽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要特别关注课程内容的建构;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程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内化于学生的心中;思政课建设一直在探索,永远在路上,各院校应积极打造共建、共享、共成长的育人大平台,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图:庄华
文:曹印文
审:原宗丽
责:庄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