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创新,强化教师队伍理想信念教育,2025年7月2日至8日,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周雪香、杨沐喜、董兴艳、史勤、陈洪运、陈仁锋等教师赴河南郑州,与郑州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集体备课会,及“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国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7月2日,全体成员抵豫首日即前往河南博物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河南博物院,全体成员参观从史前玉器到商周青铜器的文物珍品,溯源中华文明五千年脉络。之后,又夜访二七纪念塔,感悟早期工人运动“争自由、争人权”的壮烈精神。
7月3日,“跨校协同共研‘纲要’课,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成功举办。会上,周雪香主持特邀报告环节。陈仁锋则以《保家卫国、立国之战——驳抗美援朝战争问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展现其扎实的理论功底与鲜明的价值引领。在圆桌交流会环节,周雪香、董兴艳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厦门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特色与实践教学经验。

7月4日至7日,老师们赴花园口黄河掘堤处遗址、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焦作太行八英纪念馆与十二会村红色教育基地、安阳红旗渠纪念馆与青年洞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调研。特别是,7月6日,全体成员走访了太行区第四专区、焦作市委及市政府、焦作市公安局和焦作新华煤矿公司等红色旧址,并和前来调研的河南理工大学的师生作了交流。7月8日,又踏访了安阳殷墟博物馆与中国文字博物馆,于甲骨文与青铜器中探寻中华文明源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时强调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




此次五校联动集体备课会暨国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理论研讨与实践感悟的深度交融。参与调研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中原大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讲深、讲透、讲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供了源头活水。必须旗帜鲜明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将红旗渠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融入课堂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未来,教研部将持续深化校际合作,创新教学形式,将此次考察的丰厚收获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史勤
图: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
审:原宗丽
责任编辑:庄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