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要论述的精神,7月20日至24日,厦门大学“挺膺担当”实践队在石红梅教授带领下赴安徽合肥、马鞍山两地开展调研。期间,实践队以“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为主题,走访高校、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以及代表性企业为主线,深度考察安徽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走进科技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强国
高校是筑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支点,是此次实践调研的首要课题。实践期间,师生队员们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鞍山皖江工学院等院校开展深度调研。在科大校史馆,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科大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深切感悟老一辈科学家们为国家科技创新奉献一生的爱国情怀;科大少年班为实践队展示了其“一生一导师”、“4+X”等个性化特色培养机制;在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实践队则深入了解了“机器化学家”实验室的智能科研系统平台如何融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实验技术,成为“AI for Science”的生动范例。此外,实践队还在马鞍山皖江工学院展开座谈交流,聆听全国劳动模范沈飞深情讲述团队研发高速动车组车轮、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动人经历。

聚焦孵化平台:服务创新与成果转化
科技孵化平台是贯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桥梁,是此次调研的第二个重点方向。实践期间,队员们深入考察了安徽省的多个科技孵化平台,了解它们在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科里科气”科创驿站提供了从技术评估到融资对接的全流程服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推出“研究院+产业基金+孵化园区”的“三位一体模式”;“图灵小镇”则通过构建“算力池”、整合校企资源的方式,加速技术落地。

探索企业发展:产业需求与科技应用
企业是将科技成果最后落实为创新应用的重要主体,是本次实践的第三个重点方向。调研期间,实践队走访科大讯飞、国仪量子、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泉峰汽车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深入调研现代企业如何以市场需求为绳,牵引技术迭代升级,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硬核竞争力。在科大讯飞,他们力图将智能语音等技术应用于在教育、医疗、汽车等领域;国仪量子研制的量子磁力仪等产品,则体现出产业需求与科技应用的完美融合;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泉峰汽车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则通过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竭力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智能化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深入认识到,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是激活创新动能、夯实发展根基的关键之举。未来,实践队将进一步凝练实践调研成果,为持续深化科技教育人才深度融合模式研究提供理论贡献。

文:邓奕欣、孔思语、张一丁、王心朵
图:张一丁
审:原宗丽、石红梅
责任编辑:庄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