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以“数智时代,马院何为?”为主题的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圆桌论坛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囊萤楼302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郭凤志教授、杨志平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慧芳教授,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艳萍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柴素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余新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褚建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建军,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路世传,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中义教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爱武教授,福州大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展教授,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丁菁教授等参加论坛。

(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聚焦于数智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设置了四大议题,分别为“数智时代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虚拟思政教研室建设的可能性与实践探索”“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全新视角”以及“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数智素养的提升”。
石红梅向各位与会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如何做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在数智时代的守正创新,是需要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希望积极搭建跨校交流的桥梁,邀请各位深耕马院建设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经验。她表示,各位嘉宾所在院校在数智化教学、特色学科建设、理论传播创新等方面成果丰硕,期待通过此次论坛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探索更具操作性的路径。

(石红梅教授主持)
各位专家结合学院数智化建设进行了热烈交流,从以下五个方面共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一是引领理念创新,擘画发展新蓝图。理念创新是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先导引擎。论坛重视以创新思维与方法引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应用。与会专家提出的“AI+HI”(人工智能+人类智慧)等前沿理念,为马院主动拥抱数智浪潮、找准发展定位提供了借鉴。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构筑发展硬支撑。硬件资源整合是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物质前提。与会专家分享了学院在搭建数字演播厅、虚拟仿真教室等硬件设施上的建设成效,以及在收集国外思政教材、完善专业数据库等资源建设方面的持续努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与数据基础。
三是深化技术赋能,打造育人新场景。技术赋能育人功能是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点工作。与会专家介绍了院校将理论传播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打造钱学森、李政道、郭永怀等科学家的“数字人”,构建跨时空沉浸式场景,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数字化传承,让思政教育在技术赋能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聚焦教学核心,驱动内涵式发展。立德树人是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根本任务。与会专家展示了学院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丰硕成果,并分享了以此为基础,打造教学标志性成果的规划。通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平台,有力推动实践育人与成果转化,展现了教学与学科发展的蓬勃活力。
五是拓展开放格局,构建协同新生态。开放合作是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战略选择。国内协作方面,与会专家倡导院校间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科学家精神的数字化传播创新;西部高校专家呼吁以协同之力提升区域马院整体建设水平。国际传播方面,与会专家分享了学院建构“东方之路”虚拟仿真平台的最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展现了新时代马院走向世界的全球视野与责任担当。
石红梅教授作总结发言。她对各位专家的远道而来再次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思想的交流在今后可以真正转化为推动马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本次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这一核心主题,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面向未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智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与知识生产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应主动把握时代机遇,守正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数智时代下深化发展,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韩佐艳、王嘉雯 图: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