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政课
2025年春季学期福建省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集体备课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点击数:

5月17日上午,2025年春季学期福建省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集体备课会于厦门大学举行。本次备课会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指导,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指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主办,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研修基地承办。活动由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有奎主持,福建省各高校相关授课教师参与此次活动。备课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平台进行直播,受全省各高校高度关注。

在说课展示环节,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祁小平、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晓晖、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廖文捷分别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道之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密码”为主题,从教材分析、学情特点、教法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环节进行展示。

随后,三位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指委委员: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仕平、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怀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有奎作为指导专家为说课教师做出点评,开展磨课研讨。肖仕平指出,三位说课老师态度用心、内容详实、技巧丰富、案例鲜活,并对他们的说课内容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林怀艺认为,三位老师的说课展示不仅体现了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挺膺担当的自觉,更反映了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张有奎指出,要把道理讲得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他提出了关于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四点建议: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17年半的故事融入思政课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篇章;二是注重研究生思政课程内容深度的挖掘;三是推进数字思政建设,将数字技术更好融入思政教学;四是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融入,在情理交融中实现情感认同。

集体备课会是集思广益、优势互补、提高效率、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次备课会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促进了教学经验的分享与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思政课研究型课堂的构建探索了方向,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图|庄华

文|李姝

审|张有奎

责编|庄键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