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暨“马克思主义论坛”第411讲在囊萤楼302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青担任主讲嘉宾,以“马克思哲学的技术维度及其理论效应”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密教授主持,部分学院教师、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了此次学习。

林青教授从马克思哲学的技术维度、技术社会与马克思哲学新论域、技术时代的社会主义研究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技术分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体环节的技术分析,他指出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技术才直接地为生产服务,并推动绝对剩余价值向相对剩余价值转化。他强调,正是由于技术的自立性和连续性,人和物才能成为一种可替换的组织对象,知识与权力得以联盟。其次,林青教授从生产领域延伸至社会过程,分析技术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劳动过程向社会过程转变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工智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他强调技术时代的社会主义研究一定要基于现实的基础,而不至落入空想社会主义的窠臼,并就技术的未来发展与转向何以可能进行了探讨。

林青教授的分享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就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技术与权力架构的关系等问题与林青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林青教授对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在场师生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林密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林青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研究视野从生产延展至社会关系,既有思想史的链接,又颇具现实关照,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高晟贺
审核|林密
责任编辑|刘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