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关于加强福建革命历史研究座谈会在龙岩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闽考察期间指出:“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福建红色文化宝贵资源,2025年11月3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革命史调研组在龙岩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聚焦“加强福建革命历史研究”,重点探讨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这一主题。参加座谈会的领导专家包括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原副主任张树军,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原副院长马卫防,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黄如军,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巡视员王新生等知名学者。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福建省委宣传部理论处,龙岩市委宣传部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座谈。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代表、硕博研究生也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石红梅教授主持。她在发言中指出,依托厦门大学深厚的党史党建研究基础,学院计划将福建革命史研究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拟通过四到五年的建设周期,系统推进革命文献的搜集与整理、高端学术会议举办、系列学术成果出版以及一流党史党建智库建设。她希望与各兄弟单位协同发力,深化对福建革命文化,特别是闽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阐释工作,助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发言中介绍,调研组在座谈会前已赴龙岩市的上杭、连城、长汀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重温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感悟到闽西这片红土地所孕育出的厚重的红色文化内涵。他指出,加强福建革命史研究,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福建工作和福建革命历史的指示、批示精神,对福建革命史进行再梳理、再研究、再开发,为新时代福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新的借鉴。他提议座谈会围绕闽西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这一主题的可行性与研究价值、怎样运用好闽西革命史的资源,以及新材料的挖掘、新思路的引入、新观点的生成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会议第一阶段由龙岩市相关部门的代表发言。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蓝玉华代表龙岩市对调研组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表态会全力支持福建革命历史的研究工作。她指出,红色是龙岩最鲜亮的底色,象征着革命老区人民信念坚定、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品质。市委宣传部将以这项研究为契机,弘扬好红色文化,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福建古田干部学院(龙岩市委党校),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龙岩市档案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长汀县、连城县等五县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依次进行了发言,交流了红色资源整合与研究合作意向。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刘大可总结了福建革命史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他表示,未来将联合多方力量,持续推进福建革命史尤其是闽西苏区史研究,围绕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等加强资料征编,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座谈会第二阶段由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首先发言。他指出,当前学界亟需对福建革命史,特别是闽西革命史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再梳理,建议在专题史研究基础上推进整体史著作的编撰,以缩小福建革命史研究与其历史地位之间的差距。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原副院长马卫防指出,闽西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牺牲大、贡献大、影响大。他对近年来闽西老区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感到由衷的振奋,并就闽西革命史研究提出建议,强调要由横向研究向纵向研究发展,由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发展,开展从历史到现实的研究。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黄如军、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巡视员王新生分别就相关科研成果的孵化、闽西革命史研究的关键性视角等问题作了深入讨论。

听完大家的发言,欧阳淞主任指出,深化福建革命历史研究,必须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大历史观,要将福建地区的革命历史放置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宏大脉络中加以审视,明晰其在中国革命全局中的定位与贡献;二是大团队观,高校、党校及研究机构与地方部门协同发力,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研究合力;三是大时间观,加强福建革命历史研究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程,需要脚踏实地、持续投入,以久久为功的态度扎实推进。

座谈会最后,石红梅教授在总结中再次表达了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多方共建研究平台、共同推动福建革命历史研究创新发展的坚定意愿。

此次座谈会促进了各方研究力量的交流,为深化福建革命历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进一步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文化动力。


图|吴冕

文|宁叙通

审核|周雪香

责任编辑|刘玉敏

Top